首页 快讯内容详情
Telegram群组(www.tg888.vip):英媒:西方不断突破援乌红线很危险

Telegram群组(www.tg888.vip):英媒:西方不断突破援乌红线很危险

分类:快讯

网址:

SEO查询: 爱站网 站长工具

点击直达

Telegram群组www.tg88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飞机群组内容包括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8日刊发题为《西方不断改变的红线对乌克兰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作者为费利西娅·施瓦茨和本·霍尔。全文摘编如下:

基辅的盟友们在武器供应问题上一再越过它们的红线。但在俄乌冲突爆发近一周年之际,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升级冲突的担忧没有实质性改变,而且仍然影响着接下来的各项决策,包括是否提供战斗机的决定。

美国及其伙伴已经承诺提供许多曾经被认为应禁止提供的系统,包括最近的坦克,以及“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等等。

一些西方官员和分析人士说,盟友们不断突破自己设定的界限,这反映了乌克兰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而非盟友对威胁升级的评估有所改变。

一些分析人士说,华盛顿不断重新界定哪些武器系统会加剧冲突是有目的的。

乌克兰官员和他们在东欧的鹰派盟友说,俄罗斯的威胁——包括明确提到使用核武器——是恐吓战术,目的是阻止基辅的盟友提供先进武器。

但即将离任的乌克兰国防部长阿列克西·列兹尼科夫本周采取了不同寻常的举措,承诺不会使用西方提供的武器打击俄罗斯领土。这是一种迹象,它表明,乌克兰认为美国对冲突升级的担忧严重阻碍了较远程武器的供应。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5日发表题为《两极货币体系将取代美元的过度特权》的文章,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荣誉教授努里尔·鲁比尼。全文摘编如下:

自二战后设计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储备货币。即使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取消金本位,也没有挑战美元的“过度特权”。

但是,鉴于出于国家安全目的的美元日益武器化现象,以及西方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之间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对抗,一些人认为去美元化将加速。这一进程也受到各央行推出数字货币这一事实推动,并可能导致一种替代性的多极货币和国际支付体系。

怀疑论者认为,尽管各方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美元最终会衰落,但美元作为记账单位、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的全球份额并未大幅下降。

这些怀疑论者还认为,迄今为止,所有建立多极储备货币机制的尝试都未能取代美元。

这些观点可能曾经说得通,但在一个日益划分为两大地缘政治势力范围的世界中,一个两极而非多极货币体系很可能最终会取代单极体系。

完全的汇率灵活性和国际资本流动性对于一个国家获得储备货币地位并非必需。毕竟,在金本位制时代,尽管实行固定汇率和普遍资本管制,美元仍占主导地位。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台湾《工商时报》2月6日刊登题为《大陆有望成为2023全球经济的领头兔》的社论,摘编如下:

从去年底中共二十大后释放的一连串信号,可推论今年大陆施政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盘活”经济。而其顶层设计的深层逻辑,就是希望透过政策引导,激发外资、民企、社会大众等的能动性,让各行动主体能够相互协力机动,以促经济增长。

举例来说,去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是“提振市场信心”;当月,大陆公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重新阐述了到2035年的“扩内需”战略方向与政策目标;同一时间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更为今年的“拼经济”路线定了调。

总体来看,今年大陆“拼经济”政策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恢复市场信心,二是扩大国内需求,三是加大政策支持。

在恢复市场信心方面,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还表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与此同时,在防疫政策与全球接轨的前提下,中共也积极透过区域经济整合,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鼓励外资持续投资大陆。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7日刊发题为《国情咨文矛盾》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在7日的国情咨文讲话中,美国总统拜登大部分篇幅都在庆祝他所说的一长串立法和经济成就——社会项目和公共工程开支、计算机芯片补贴、对绿色能源的更多补贴以及强劲的劳动力市场。但是,如果他为美国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大多数美国人似乎并不买账呢?

这就是在他进入任期第三个年头并可能计划连任竞选之际,围绕其总统任期的矛盾。这种脱节在民调中显而易见。在美国明晰政治网站上,他的工作支持率为44.2%。盖洛普咨询公司调研显示的支持率为41%。明晰政治网站上对拜登经济工作的平均支持率为38%。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对这位总统支持率的最新民调结果甚至更加糟糕。大约4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的经济状况比拜登就任总统时更糟,只有16%的人说他们的状况更好了。大多数人——62%——认为拜登要么没有取得多少成果,要么几乎没有,要么完全没有。这其中包括22%的民主党人。

这对拜登来说真是个坏消息。约58%的民主党人表示,他们更希望在2024年有一个不同的党内提名人担任总统。拜登甚至在与前总统特朗普的正面对决中失去优势,他们的支持率分别是44%和48%。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月8日刊登题为《不要实施“买美国货”政策》的文章,作者为德雷克·汤姆森。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的自由贸易时代已经结束,调整产业政策是新浪潮。在与中国进行了数十年贸易并经历了制造业萎缩之后,美国正在拥抱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制造更多产品,而且全部在国内制造。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多项法案,要在美国建造更多桥梁,制造更多风力涡轮机和芯片。他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了更进一步的“买美国货”政策,呼吁购买“美国制造的木材、玻璃、石膏墙板、光缆”。

购买美国货的理念至少会带来四个问题。这是白宫、民主党人和所有决策者在制定新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的。

首先,买美国货的规定通常会增加成本。例如,一份令人汗颜的新报告发现,纽约市交通局在纽约第二大道地铁线第一段的建造中就花费了45亿美元。以高昂的材料成本应对美国复杂的建筑桎梏是极其不公平的。如果我们把从国外购买基本生产材料定为非法,那么项目建造肯定不会变得更便宜和更容易。

第二,买美国货的规定会降低关键性供应链的韧性。去年春天,密歇根州一家婴儿配方奶粉厂发生细菌感染事件,造成令人恐慌的奶粉供应短缺。这也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教训。美国政府把合法从欧洲进口安全配方奶粉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些限制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像这样的紧急事件的影响。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2月1日发表题为《企业间的互信,有益于经济安保》的文章,作者是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海外研究员猪俣哲史。全文摘编如下:

如今,美中对立、俄乌冲突等各种地缘政治风险愈发凸显,企业出现将海外生产基地回迁至国内的动向。特别是日本提及经济安全保障,今后这些可能都会进一步强化。

增强防御当然是重要的,但是,那些不积极主导国际供应链的国家早晚都会在全球经济中处于劣势。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亨利·法雷尔等人指出,制裁发起国占据国际经济中心的程度是经济制裁能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企业(或其所属国家)通过供应链核心业务与越多经济主体产生联系,其通过经济手段对别国产生的遏制力和控制力就越强。

如此一来,经济安全保障问题就可归为如何控制供应链核心功能这一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基本课题。承担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管理对整个生产系统所产生的影响远大于组装加工普通商品。

也就是说,要增加本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争取承包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业务;要参与制定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和规则,从制度层面主导供应链;要推动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国设置生产网络战略基地;要完善相关制度和环境,以引进全球人才;要广铺自贸协定之网,使本国企业在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上述能够激发民间企业活力的积极全球化战略才是实现经济安全保障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月3日刊发题为《欧洲对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回应为何进展缓慢》的文章,作者为克里斯托夫·吉森和米夏埃尔·绍加等。全文摘编如下:

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贫瘠的草原上,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欧盟对能源的担忧很快就会烟消云散。那里计划建设风能和光伏发电制氢项目,产量足以满足欧盟2030年进口需求的五分之一。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对该项目非常积极,因为这将推动她任期内主推的3000亿欧元倡议——“全球门户”计划。该倡议被认为是欧洲对中国新丝绸之路的回应,计划在世界各地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道路、港口、输电线、互联网电缆和太阳能园区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经济,同时帮助欧洲获得地缘政治影响力。

“全球门户”计划标志着欧洲外交政策战略的改变。多年来,欧盟一直将自己打造成“真善美”的代言人,作为传统发展援助的发起人。其实欧洲也从中获利,只是避而不谈。而自从有了“全球门户”计划,欧盟如今直截了当地提出自我利益。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网站2月6日刊登该俱乐部项目主管安德烈·苏申措夫的文章,题为《美国为何谋求延长乌克兰冲突》。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伤亡数字不断上升,乌克兰境内的军事设施遭到破坏,不过无论在基辅还是华盛顿,对北约成员国卷入其中的这场战争的兴奋感并未消退。许多国际问题专家准确地指出,华盛顿在支持乌克兰冲突的大规模军事联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军事危机中,基辅主要依靠外部军事和经济支援来开展军事行动。

美国一直是指导、协调并策划西方社会支持乌克兰的关键力量。然而将乌克兰和美国的利益画等号是错误的。美国保留着决定自身目标的自由,同时继续在口头上支持乌克兰的政治诉求。不过华盛顿正在认真分析可以启动谈判的恰当时机。美国军方领导层的代表正越来越多地谈论通过外交努力化解冲突的必要性。

同时我们不可能不看到,乌克兰军事危机的长期持续完全符合美国的军事政治利益。美国想延长冲突有8个理由。

首先,这意味着俄罗斯力量的相对弱化。当前俄罗斯被迫调配大量资源来消除在乌克兰面临的军事威胁,此外它要确保自己在战后欧洲安全架构中获得平等地位的政治目标也遭到削弱。在西方媒体的帮助下,出现了俄罗斯即将吃败仗的说法,这些说法尽管与事实相去甚远,却是西方想让外界产生的印象,这迫使许多国家采取了观望态度,就连对俄罗斯持中立态度的国家也是如此。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24日刊登该网站驻东京记者傅东飞的文章,题为《“失去的三十年”:日本曾代表着未来,但它却陷于过去》。全文摘编如下:

这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预期寿命,最低的谋杀率,鲜有的政治冲突,强大的护照,以及令人赞不绝口的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网——新干线。

美国和欧洲曾经对日本这个经济巨擘的畏惧,就如同它们今天对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的担忧一样。但是,世界期待的日本从未到来。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比美国人富裕,而现在他们的收入却不及英国人。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在低迷经济中挣扎,并在对变革的强烈抵制和对过去的顽固依恋中踌躇不前。现在,日本人口正在老龄化和萎缩。

日本陷入了困境。

大量公共资金被浪费

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征服了全球制造业。这些钱回流到日本,推动了房地产的繁荣,人们买下了任何他们能买到的东西,甚至是大片的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玩笑说,东京皇居的土地价格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日本人称之为“泡沫时代”。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日本《每日新闻》2月6日刊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理事长田中明彦的文章,题为《国际社会的任务是防止世界大战》。全文摘编如下:

乌克兰危机可以说是一种重新回到“近代”的现象,当时国与国为了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极易发生冲突。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壁垒逐渐消失,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长与自由民主被寄予厚望。事实上很多国家的确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回顾过去的30年,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刚刚结束后逐步走向了自由化,但威权主义色彩却在日后不断得到强化。

此次乌克兰冲突爆发的背景有三方面。在普京治下,修正最高领导人决策的政治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且普京总统还通过2008年入侵格鲁吉亚和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积累了凭借军事行动达成政治意图的成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乌克兰与俄罗斯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信念得到了强化,在他看来,应当采取行动复活俄罗斯帝国。此次入侵就是以上三点叠加的结果。

如今的世界愈发具有冷战倾向。从历史大潮来看,冷战时期对立占主流,冷战后合作开始占据上风。如今又是一个对立的时代了,形成了民主国家几乎团结一致对抗威权主义国家发起的战争的对决格局。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6日刊登吉迪恩·拉赫曼的文章,题为《脱欧可以逆转——方法如下》。全文摘编如下:

在英国脱欧辩论高峰期,群情激昂,以至有人谈到一场“新英国内战”。鉴于赢得内战的一方最终失败了,国王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决,11年后英国人认为自己错了,恢复了君主制。这一相提并论激起了我的兴趣。

英国脱欧可能发生类似逆转吗?我认为有可能。

在2016年公投7年后、在英国事实上脱欧3年后,舆论发生了显著变化。正如学者马修·古德温最近所写,现在约60%英国人认为脱欧是一个错误决定,并将在第二次公投中投票支持重新加入欧盟。最近数场民调的平均结果是,58%的选民不仅后悔脱欧,而且积极支持重新加入。

原因很容易理解。当时英国脱欧被宣传为一种控制移民和改善国民保健体系的方式。但现在国民保健体系的状况比2016年糟得多;进入英国的移民仍非常多,只是欧盟移民在很大程度上被来自欧盟外部的人所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英国今年将成为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的经济体。人口和经济状况表明,随着时间推移,重新加入欧盟的情绪会增强。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法国《世界报》近日刊发题为《作为战争武器的贸易和技术》的文章,作者为法国经济战学院实验室研究员阿里·拉伊迪。全文摘编如下:

在历史上,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用作武器。

我们正目睹一种奇特的双重现象:传统保护主义的回归,加上空前的贸易重新武装。一切都因2008年危机而(重新)开始,当年的危机是由美国金融体系的失败引发的。就是在那个时候,旧的保护主义重现。随后的种种危机(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加剧了这一趋势。这种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与其说是关闭出口,不如说是关注自己,生产对增长和主权至关重要的产品。

这与19世纪末的保护主义毫无关系。当时,除英国外,所有国家都大幅提高关税(主要是农业和工业关税),以保持竞争力。如果从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附加关税来看,关税手段是不够的,甚至是过时的。过去几个世纪的行业保护主义被安全保护主义所取代。

因此,美国的战略就是,华盛顿进入一个它完全接受的技术民族主义新时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杰克·沙利文解释说,“维持我们的科技优势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在美国,自18世纪末国家独立以来,对经济利益的捍卫以及对这些利益与世界领导地位密不可分的认识一直是美国政治的常态。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俄新社网站2月7日刊发题为《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将改变中东》的文章,作者为彼得·阿科波夫。全文摘编如下:

强烈地震将土耳其和叙利亚团结在一起,这两国均遭受重创,数千人死亡。土耳其受灾更严重,但叙利亚遭受过多年内战的摧残,阿勒颇倒塌房屋的画面立即令人联想到战后景象。两个邻国如今成了自然灾害的受难者。

土耳其和叙利亚彼此积怨甚多:叙当局指责土当局侵略并资助和训练叛乱分子,企图吞并叙北部地区;安卡拉则指责大马士革挑起内战,导致土耳其出现数百万难民并激化了威胁该国安全的库尔德问题。对彼此的不满早就令局势陷入僵局,地震能否修正人为搞出的事情?共同的困境能否帮助土叙找到化解对抗、更加亲近的办法?

是的,这有可能,因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已走上和解的道路。2011年以前,两人还称兄道弟,然而后来土耳其总统斥责叙利亚总统是凶手。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帮助巴沙尔站稳脚跟,而土耳其从起初的不满俄方干预逐渐变为接受大马士革政权不会更迭的事实。埃尔多安去年就开始谈论可能与巴沙尔会晤,如今倒是叙利亚不急于同这个更强大的邻国和解。况且,土耳其将在5月中旬举行大选,大马士革不想巩固埃尔多安本就不差的地位。

 当前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